蜀ICP备15011238号-1
中华耆网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老年心理关爱创新研究的思考

来源: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引言:

  本文就“第四届老年心理关爱创新研究”的主题,从为什么要提出老年心理关爱创新研究到老年心理关爱创新研究的主攻方向,以及如何实现老年心理关爱创新研究的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思考与大家商榷。其目的是为了适应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严峻形势,满足老年人心身健康之需求,推进老龄化进程的协同发展和社会和谐。其核心思想是重新提升老年人心理关爱的地位和作用,把老年心理关爱作为一项伟大的事业,作为党和政府乃至全民的一件大事,从而牢固确立一个老年人“大心理关爱观念”。与此同时,要在观念、理论、实践和管理四个方面开展深入的创新,把我国老年心理关爱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促进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在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积极倡导和认真组织下,在中科院心理所、北师大心理学院、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一大批科研院校、全国各级老龄机构、老年病医院、老年爱心护理院以及社会各界有志之士的热烈响应和踊跃参与下,我们于2008、2009、2010年分别在江苏、内蒙、四川等地连续召开了三届全国“老年心理关爱研讨会”。主题分别为“心理健康,共建和谐”、“老年心理需求及对策”、“关爱空巢老人的心理研究”。每届研讨会,人数之众多,气氛之热烈,盛况之空前,研讨的水平更是一届高过一届。老年心理关爱研讨会的召开, 开创了老年心理关爱事业的先河,树立了全社会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旗帜。为我国老年心理关爱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宝贵的实践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老年心理关爱事业的蓬勃发展。

  今年是第四次召开全国老年心理关爱研讨会,又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我们已有的成果,开创出一条更加广阔、更加有效的老年心理关爱事业的新路子,这就是我们本次研讨会提出的:“老年心理关爱创新研究”的主题。我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圆满实现研讨会的预期目标。现在就此次研讨主题,我谈些个人的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老年心理关爱的创新研究背景

  老年心理关爱的创新研究背景,是在以下四种形势下提出的:

  (一)中国老龄化加速发展的形势所迫

  老年心理关爱创新研究的主题,是在我国老龄化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提出来的。我国从1999年迈入老龄社会以来,在短短的10年间发展迅速。从2007年开始,我国已有老年人口1.53亿,约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成为全世界唯一老年人口逾亿的国家。200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增至1.67亿人;2010年11月第六次人口普查老年人口增加到1.776亿人。10个月内每月平均增加100多万老年人,且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会更加严峻,并呈现出“三个加速”的特征:一是老龄化进一步加速;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16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6.78%,年均将增800多万人。二是高龄化加速;2015,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400万人,约占老年人口11.1%,年均净增约100万,增速超过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三是空巢化进一步加速;2010年,我国65岁以上的空巢老年人有4150万,占老年人口25%。到2015年,将超过5100万。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是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相伴随,与城乡差异、区域差异、收入差异扩大相重叠,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相交织。老年人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物质生活保障、精神心理需求,从微观上讲,正受到严重地影响,甚至决定个体的生活、生命质量和家庭的幸福和睦;从宏观上讲,他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对社会的整个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各方面都产生重大影响。这不仅给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工作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挑战,使老年人心理健康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这一严峻形势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又一次把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到了重要议程。在刚刚出台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又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重要举措,进一步强调了要重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因此,我们一定要紧跟老龄化快速发展形势,开拓创新,积极为日益增长的庞大的老年群体做好心理健康服务,让他们幸福健康的欢度晚年。

  (二)老年人心身健康的需求所迫    

  从哲学的观点看,世界就是两大块,一是物质,二是精神。从人的需求来看,也是这两大块――物质和精神。但是,人的这两大需求并不是均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它是根据人的不同阶段,不同条件下各有侧重。人到老年,既需要物质保障,又需要精神赡养。当物质生活有了基本保障,老年人的精神心理需求就更加突显。这是因为,人的心理是以人的生理为基础的。同时,又受生理状况的极大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老年期,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步老化,各种疾病也逐渐发生。这必然给老年人带来心理的负担和恐惧,怕生病给自己带来痛苦,给家庭带来拖累。这些心理上的压力,又促使老年人的病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心身健康。一方面老年人因身体原因,影响着心身健康,另一方面,老人突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感觉被社会所抛弃,价值认同感降低。加之退休后收入减少,家庭的绝对地位也受到挑战。这些生理的和社会角色的变化,必然会引起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如果这些消极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和干预,老年性心身疾病,包括神经衰弱、失眠、抑郁症、胃溃疡、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脏病、癌症及老年性痴呆症等就有可能发生。目前社会中流传的65岁现象,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足够说明心理问题的严重性。老年人60岁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第一年是无事可做,烦躁不安;第二年是失落难忍,寂寞孤单;第三年是茶饭无味,夜里难眠;第四年是抑郁成疾,住进医院;第五年是病情加重,命归黄泉。从有关调查研究数据看,近几年老年人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越来越多,这一现象正在加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加倍努力,不断创新,为预防和解除老年人的心身疾病做出新的贡献。

  (三)我国老年人心理关爱工作滞后所迫

  我国老年心理关爱的研究及其实际工作的开展,虽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目前还处在初始阶段。还滞后于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滞后于广大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迫切需求,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不到位”。

  一是对老年心理健康的认识不到位。我曾在第一届研讨会上说过,很多人包括老年人对心理健康在认识上还有许多误区,突出表现在“六论”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无知论”。多数老人不懂心理健康知识,简单地认为健康就是躯体方面无病。不懂得百病从心生,百病先治心的道理。二是心理健康“无谓论”;对心理出现的问题不重视,认为心理问题不是病,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三是心理健康“无关论” ;认为心理疾病与己无关,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会产生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四是心理健康“神秘论” ;认为心理健康很神秘,是专家学者的事,我们弄不明白。五是心理问题“恐惧论” ;把心理问题与精神病简单地划了等号,认为有了心理问题就是得了精神病,十分恐惧。六是心理问题“丢人论” ;认为躯体上有病到医院治疗是正常的,但要看心理疾病,则是丢人现眼的事。时隔三年,这些认识误区,虽然程度上有所改变,但本质上还是大有人在。

  二是政府指导不到位。心理关爱工作目前多数还处在自发松散的状态,没有正式的组织和相关法规政策的保障;还没有足够的财力投入,心理关爱工作的教育、研究机构还很少;开展心理咨询、治疗的机构更是凤毛麟角。老年心理专业队伍十分缺乏;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也还远远没有发动起来。

  三是心理关爱理论研究不到位。结合我国国情、文化理念开展理论研究还有一定距离,大多还停留在一般性、经验性、模仿性的层面上。研究的层面还较窄,涉及城市的老人多,农村老人的少;针对低龄老人的多,高龄老人的少;对富裕老人关注的多,贫困老人关注的少;老年人共性心理问题研究的多,个别差异特征研究的少,还没有形成全面而强有力的理论体系支撑。

  四是开展心理关爱活动的实践还不到位。我们的工作,仍是继承传统的多,创新的少;一刀切得多,个性化的少;依赖别人帮助的多,激发老人自身潜能的少,远不能适应各种群体、各个个体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心理需求。

  (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所迫

  一些发达国家,老年心理研究起步较早,成果较多。早在20世纪初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表了很多老年心理研究文献。特别是第二次大战以后,随着老年人的比率迅速增加,老年心身疾病的不断上升,许多国家对老年化的心理研究迅速发展。20世纪末美国又兴起老年积极心理的研究。这一理论将老年心理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时代。2002年4月在西班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提出的“积极老龄化”策略,就是对这一新理论的肯定和运用。这一新的心理理论,有力地调动了老年人自身的积极力量,促进了心理健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是一个老年大国,不能甘居落后。必须要以创新精神、创新姿态、创新工作,来开展这一伟大的事业。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为全世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树立一个光辉典范。

  哲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客观世界是运动的,变化的,而且是遵循否定之否定的定律,由低级向高级螺旋式前进的。老年心理关爱研究工作,也必须遵循这一客观辩证规律。顺应历史潮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一定要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的有所作为。(这个是否放在一些发达国家前面?)

  二、老年心理关爱创新研究的方向

  在明确了老年人心理关爱创新研究的背景之后,就要提出开展研究创新的方向。就目前情况来看,首先要从观念、理论、实践和管理四个方向进行。

  (一) 观念创新

  观念决定思路,决定出路,决定态度,决定行动。只有观念不断创新,才能使这项伟大事业不断开拓前进。所谓观念创新,就是要在我们头脑中逐步建立起一个老年人“大心理关爱观念”。这个“大心理关爱的观念”的本质,就是要以更新的思维来判断老年心理关爱的重要作用;以更高的站位来确定老年心理关爱的重要地位;以更长远的战略来设计老年心理关爱的科学规划。老年心理关爱不仅是一项具体的工作,更是一项以人为本,促进老年人心身健康的伟大事业!不仅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善事,更是我们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和履行的社会责任!它是关系到我国老龄化进程诸方面协调发展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大事;是反映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既对今天的老年人心身健康意义重大,更对未来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具有重大影响。在树立“大心理关爱观念”的同时,我们还须对以下五个方面的陈旧观念,进行重新认识,确立新的观念。

  一是破除心理健康无关紧要的观念,不断确立心、身健康同等重要的观念。充分认识心理对心身健康的巨大作用。懂得百病从心起,百病先治心的道理。只有心理健康了,心身才能全面健康。在一定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是健康长寿的精神基础,灵丹妙药。

  二是破除心理健康以“治疗为主”的观念,不断确立心理健康以“预防为主”的观念。既要重视治疗心理疾病,还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健康老年人身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早期预防上来,让老年人远离心理疾病,将心理疾病防治在萌芽状态。

  三是破除心理关爱依赖外力的观念,不断确立心理健康靠自己的观念。把关爱老年心理健康的工作,放在调动老年人自身的积极性上,挖掘老年人自强、自立、自信、自娱、自乐之潜能,不要完全依赖外界的帮助,把心理健康的钥匙交给老年人自己。

  四是破除老年心理关爱对象,就是现在的老年人的观念。确立关爱老年人心理对象,要从现在的青、中年人抓起的观念。把青、中年人既看成关爱老年人心理的一支强大力量,又要看成是及早培育他们心理健康理念,储备心理健康能量的最佳时机。动员青、中年人及早参与进来,既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也为将来步入老年提前做好心理适应的准备。

  五是破除心理关爱是主管部门、心理工作者、志愿者、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工作,确立老年心理关爱是全社会都应参与的观念。老年心理关爱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决不是靠哪个人、哪个组织、哪个地区能够完成的。一定要动员个人、家庭、社区、政府,即全社会共同参与,团结一致,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二)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是指在老年人心理关爱的指导理论方面的创新。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理论组成的结构上。它应以已有理论为基础;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以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孝道文化为核心;以老年学的相关科学为补充;以世界老年心理研究最新成果为参照,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吸取各学科理论的精华,开展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创新研究,形成一套更具有生命力的“大心理关爱理论”。

  所谓以已有理论为基础,是指理论创新并不是对过去理论的全面否定。而是要认真总结、筛选,将那些已经过时、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扬弃;将那些科学的、有生命力的理论加以完善和提高。

  所谓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是指心理学本身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科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既是研究人的自然心理属性,也是研究影响人的社会心理属性。因此,必须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同时将生理、生物学、病理学、医学、中医学、养生学、生命学等自然科学;以及社会学、伦理学、老年学、人口学、美学、文化学等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作为补充,加以完善。这里特别要说的是,要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尤其是孝道文化作为心理关爱理论创新的核心。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繁星灿烂,但孝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根深蒂固地扎在世世代代人们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瑰宝。根据网上和有关研究机构调查,96%以上老年人在物质生活基本保障的条件下,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要儿女孝顺,家庭和睦。如果老人能得到子女的孝敬,那就是心中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如果能得到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那将会感到非常温暖和开心!老年人就不会因为生活而担忧,不会因退出工作岗位、退出家庭领导地位产生失落和恐惧。这样,中国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预防工作就有了保证,患心理疾病的人会大大减少。因此,要把它上升为心理学的理论高度,共同打造我国老年人“大心理关爱观念”的大理论支撑体系。

  二是在理论指导的功能上。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创新,特别是一些专门从事老年心理研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要列入科研计划,选好课题,对老年人心理关爱的基本理论研究力求有所突破。更要重视应用理论的创新研究。一方面要重视心理疾病的应用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要以“预防为主”的应用理论研究,使健康老年人少患或不患心理疾病。要研究开发出信度、效度较高的老年心理健康预测量表,及早发现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要拿出早期心理教育、疏导、咨询干预的实用指导方法等。

  三是在理论研究的对象上。现在的理论多半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但对不同的老年群体,特别是不同的老年个体的研究就显得十分缺乏。我们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争取把研究的对象放在更大的范围上。特别是广大农村的老年人和城镇贫困的老年人,尽快提出一套从生活保障、安全保障到精神慰籍、心理关怀行之有效的理论。既能满足老人们较低层次的心理需要,也可满足较高层次老人的心理需求。

  四是在心理、精神疾病的干预、治疗上。一方面,要对老年人一般性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加以研究创新。因为这些疾病比较普遍,人群较多。诸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疑病症、神经衰弱和其它器质性原因所致的精神障碍。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内分系统泌疾病、代谢性疾病、躁狂、焦虑、失眼、语言及行为异常改变的精神障碍等。另一方面,研究的重点还应放在老年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上。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老年抑郁症已成为老年疾病的第二大杀手。美国调查发现,有13-27%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研究预测,在21世纪,抑郁症将影响10-35%的老年人。高于65岁的老年自杀者在总自杀人群中占19%,重症抑郁症占自杀死亡者的13-70%。调查还显示,老年痴呆症的发病也在上升趋势。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症发病率为6-9%,我国有的地区还高于这一比例。

  (三)实践创新

  所谓实践创新,就是指在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的具体工作中的创新。

  实践创新并不陌生,在我们前三届的研讨会上就有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比如,以弘扬孝道的各种方式,温暖老年人的心灵;组织老年人参加文化体育活动,让老年人开心快乐;开展“银发行动”,鼓励老年人展示风采。江苏心连心老年心理研究中心,开创的“老年心灵茶吧”,让有心理问题的老人聚在一起,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互相倾诉,相互帮助,走出心理困境,他们已将此做法复制到全省多个城市。为防止丧失生活信心或抑郁病症严重的空巢老年人自杀,北京徐坤教授带领一批心理志愿者开设了“爱心传递热线”,用电话热线疏导挽救了上千位老人的生命。重庆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与北京百衲龙图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在社区组织广大志愿者,2-3人一组,到百家为百名空巢、高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又称“对话八千岁”活动,收效很好。特别是我会下属的300多个爱心护理院,近几年都增设了“生理护理、心理护理”双项服务内容,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好方法,唤起了老年人重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虽然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已经有了很多的好方法,但总体来看,还不能完全适应广大老年群体的需求,还需继续努力。要“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建立三支队伍”,“遵循四个原创”和至少“开展五大系列的实践创新活动”。

  1.围绕一个目标

  心理关爱的实践创新,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党和政府早已确定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六个老有”,既是我国老年工作的工作目标,也是我们开展老年心理关爱的奋斗目标。它集中、全面地反映了老年人的根本利益,最鲜明、最突出地体现了国际组织提出的“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精神。也是最科学地践行了心理学人的需求理论,每一个“老有”都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都是老年人心身健康的基础和保障。“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对于贫困老人和患病老人来说,就是他们心理的第一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最基本的、最初级的需求,他们才能解除生活和疾病的困惑和恐惧,才可能开心和快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生活水平已有保障且身体健康的老年人追求的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无论是物质养老范畴,还是精神养老范畴,无不打上“心理关爱的烙印”,无不包含在“心理关爱”创新的伟大事业中。因此,我们在心理关爱的实践创新中,要始终围绕“六个老有”这一目标。只要能在这些方面帮助老年人的需求得以满足,让他们心中愉悦,心身健康,不论采用什么方式方法,都是值得肯定的,都是具有创新性的。

  2.突出两个重点

  一是要突出以“预防”为重点。把老年人心理关爱工作做在未发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之前,把危及老年人的负面、消极心理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实现这一重点的实践创新,就要宣传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在引导他们树立自强、自力、自信、自娱、自乐方面,挖掘他们自身潜能,发挥他们自身优势,调动自身维护心理健康的积极性、主动性方面;在动员老年人走出家门、走向社会、融入人群,加入到单位、社区和社会为老年人组织的各种有关心身健康、个人成长的组织机构中来。开展各种知识学习、观念教育、交流沟通、文化娱乐、体育锻炼等有益于心身健康的活动。尽快帮助他们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定好自己的坐标,进入社会的新角色,开始新的生活,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焕发人生最美第二春,积极向上,永葆活力。

  二是要以广大的农村和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镇为重点。我们的实践创新,既要在大中城市的老年人中展开,更要把重点放在广大农村和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镇中去。因为大中城市老年人条件较好,各方面关注的也较多。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留守空巢老人的急剧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如何在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开展老年心理关爱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同样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提高他们心身健康水平。既要借鉴大中城市开展心理关爱好的做法,又要根据农村和中小城市的实际,以社区、街道和乡镇、村庄为单位,开展向老年人“送温暖、送亲情、送健康、送服务、送欢乐”等活动。组织开展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活动,组织老年人进行互帮互助、互劝、互慰等活动。

  3.建立三支队伍

  心理关爱的实践创新要靠人来做。除了动员全社会都来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外,还要有计划地创建三支有孝心、爱心、有专业水平、有道德修养、有奉献精神的老年心理关爱队伍。

  一支是专业化队伍。这是一支心理关爱的指导性的骨干队伍,他们应当具备在心理关爱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指导、帮助更多的人来开展心理关爱工作。不管是大中城市、还是中小城镇,仍至农村,都要逐步建立这样一支专业化队伍,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心理关爱工作。

  二是老年志愿者队伍。这是一支以低龄、健康老年人组成的队伍,这支队伍具有同龄人的亲身体验,能和老人说到一起、玩在一块,他们又有较多的空余时间。因此,这支队伍是最可靠、最有潜力的。同时,他们在帮助别的老年人同时,也提升了自己。

  三是创建一支敬老爱老助老志愿者服务队伍。这支队伍最大的优势是,人多资源广。其中包括学生、社会青、中年、各单位、机构在职人员等等。他们大多数都有一颗敬老爱老助老之心,愿意为老年人作一些事情。他们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有各种各样的资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有知识、有技能的各显神通为老人服务。形成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为老年人心理健康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成立的“全国敬老志愿服务联盟”,在首都北京开展的出租车司机“敬老志愿者爱心车队”,走千家万户,跑大街小巷。把车厢作为“老人之家”,热情为老年人服务,成为首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社区开展的各种敬老服务活动等,已经充分显示了这三支心理关爱队伍的重大作用和良好形象影响力。

  4.遵循四个原则

  老年人心理关爱实践创新,要做到有序、高效。还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喜闻乐见、心身愉悦的原则。我们所有的实践创新,都要以老年人快乐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老年人喜欢的,能让他们开心的,就是最好的实践创新。决不可违背老年人的快乐意愿,勉强老年人。这样反而伤害了老年人的心理,引起焦虑和不安。

  二是简便易行、经济适用的原则。只要是能把老年人的心扉打开,让他快乐起来,采用的方法越简单、越可行越好,越经济、越适用越好。因为多数老年人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原意用更多的经费、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一些过于奢侈或高难的活动。

  三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原则。我们在实践创新中决不可一刀切,一定要考虑到老年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身体条件等个性化特点。还要考虑到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经济条件、不同的风俗习惯,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心理关爱活动。要逐步创新出高龄、失能、空巢、残疾等特殊老年人群的心理关爱策略;养老院、爱心护理院和老年病医院的工作者,要着重探索为住院老年人心理关爱的具体办法;同时,要对农村老年人、城镇居民和退休职工、国家退休公务员、领导干部以及退休的企业老板、知识分子等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都要有针对性地加以研究与创新方法。使我们的心理关爱实践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有成效。

  四是尊重人格、表扬鼓励的原则。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小孩子有很大相似,这在心理学上叫“回归心理”。我们常说的“老小孩”就是这个意思。他们一般比较认真、叫劲、喜欢肯定表扬,不愿否定批评。因此,我们在开展心理关爱实践创新中,要真诚地尊重每个老人的人格,多表扬,多鼓励。对于他们出现的一些不合情理的问题,要耐心加以引导,让他自己慢慢认识和改正,不必加以指责。维护他的尊严,增强他的自信,强化他的积极心态。

  5.打造五大系列活动

  老年人要想心理健康,就必须使他“动起来”,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健康长寿。

  一是宣传教育活动。要继续开展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传,特别要对广大农村和中小城镇的广大老年人,要利用各种媒体,各种形式,各种手段进行宣传教育,使之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

  二是敬老爱老助老活动。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慰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柱。我们要借助由全国老龄办等国家七部委,在全国联合开展的“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这一东风,借鉴全国各地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的经验,将敬老爱老助老活动,作为我们心理关爱实践创新的重中之重,加以创新。

  三是文化体育活动。文化体育活动,是老年人以美意延年、健康长寿为目的,以愉悦心身、怡神畅志为最佳选择的活动。在一定意义上讲,是老年人后半生的主要生活内容和心身健康的保障,是老年人的生命线。组织老年人开展好这一活动,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古代就曾有过《十乐法》活动养生歌诀,歌曰:“读义理书,学法贴字。澄心静坐,益友清淡。小酌半醺,浇水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奕棋。”古人这十种文体养生方式,是囿于历史条件。老年人的文化体育活动远不止这些,我们应当遵循前面讲的老年人心理关爱实践的四个原则,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如歌咏、舞蹈、绘画、书法、篆刻、摄影、集邮、编织、剪纸、收藏、著书立说、气功、武术、钓鱼、烹调、养花、种菜、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等。有专业技能的老人,还可以参与“银龄行动”,当技术顾问或加入各种社会组织,发挥自己的余热,为社会再献一份光和热。

  四是特色专项活动

  就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方式和机会,开展心理关爱的实践创新。比如利用科技通讯手段,开辟老年人心理快乐网站。组织心理关爱网上活动;成立老年人俱乐部,开展老年人各项心理健康活动;利用重大节日、庆典活动,老年人生日等机会,邀请老年人参加,或对老年人进行慰问、祝贺等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老人外出旅游、休闲度假、参观学习等。让他们在观赏祖国乃至世界的大好河山、秀丽风光的同时,陶冶情操,开阔胸怀,增强幸福感。

  五是表彰鼓励活动

  此活动是推动实践创新的重要措施。既要表彰在开展心理关爱实践创新中的个人和单位,更要表彰积极参与的老年人。既要进行阶段性的表彰,又要做到即时性的表彰。实施表彰鼓励活动,既是对先进者一个肯定,增强了荣誉感,又树立了样板,带动了别人。又是最具体、最生动的再发动、再宣传。

  (四)管理创新

  要使老年心理关爱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实行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其基本内容就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推进老年心理关爱服务保障的体系建设。

  体制创新,就是要逐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业务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管理体制。这个管理体制,是指四个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都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又要密切协调、配合。

  政府主导,主要表现在将这项事业列入工作日程;制定战略规划和工作计划;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列入国家财政预算;扩大和新建研究老年心理的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大加速培养老年心理工作专业人才;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技能的普及教育工作;在医院和门诊医疗机构中要增设老年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室;制定奖励和监管制度;协调业务主管部门和整合各种社会力量等。建立起由政府主导的老年人心理关爱大的服务平台。

  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主要是指各级民政部门,各级老龄办和各级卫生部门。这三个部门的职责,主要是要把老年心理健康工作列入工作范畴,设立专门领导机构,分管专人负责,具体领导、指导这项工作。

  相关部门配合,是指和老年心理健康有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比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为老年人心身疾病就医提供条件等;宣传部门,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宣传发动等;教育部门,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培训等;税务部门,要为公益性老年心理健康机构减免税收;银行金融部门,要为社会力量兴办的老年心理关爱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等;工商部门,要为开办老年心理健康机构给予登记与监督等等。

  社会力量参与,是指各级涉老的社会公益性团体、非营利组织机构和指社会上广大的自发性老年组织。这是一支庞大的社会基础力量,要充分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和业务范围,积极开展工作,发挥共同参与的作用。

  机制创新,就是要创建“政策扶持、民间兴办、优胜劣汰、共同监督”的管理机制。这是指除政府开展的老年心理关爱公共服务机构外,政府还要大力号召社会民间力量参与的同时,一定要研究、制定、完善出台一系列鼓励、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老年心理关爱事业的优惠政策、法律、法规和管理监督办法;探索建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健全政府、社会共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等。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的多层次的老年心理关爱服务机构,促进老年心理关爱服务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营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努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心理需求。

  三、实现老年心理关爱创新研究的建议

  (一)坚定信念,迎难而上

  老年人是我们的长辈,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解放和建设我们国家的功臣,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关心他们的心身健康,既是我们尊老、敬老、爱老,尽孝报恩,功德无量慈善之举;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与责任。我们一定要把老年心理关爱创新当做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做,要满怀为老奉献的热情,坚定为老服务的信念,认准目标,迎难而上。坚定不移的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在老年心理关爱这一伟大的事业中,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人生辉煌。

  (二)善于学习,启迪智慧

  老年心理关爱的创新研究既是一个新生事物,又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决不能只靠我们的热情,更需要创新的本领和能力,要用我们的智慧去完成。因此,一定要认真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学习与老年心理关爱的相关科学理论;还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最新研究成果,学习研究我国已有的理论和经验。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开阔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智慧,运用知识和智慧来开展创新研究和实践。

  (三)解放思想,勇于实践

  老年心理关爱要创新,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要敢于打破传统的观念,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启动发散性思维,采取科学态度,依据客观现实,不断摸索,掌握老年心理关爱的发展规律,不断创新,使老年心理关爱创新研究结出丰硕果实。